close
擴容增效,廣州大學城實現”兩個突圍“
據2013 -2014學年度統計,深圳全市73%以上的學位、公辦學校55%以上的學位提供給瞭來深建設者子女。如今,深圳市基本解決瞭全國最大規模非本地戶籍人口的義務教育問題。
暨南大學黨委副書記、研究員、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專傢夏泉認為,盡管深圳高教改革舉措取得明顯成效,然而也存在諸如整體規模偏小,人才培養層次不夠高,高教與城市深度融合程度不足,法制建設相對滯後等問題。
羅征啟說,之前在清華大學看到,老師發工資從銀行取錢,領瞭再存回去,過程麻煩。而其時,深大距離市區最近的銀行路程較遠,師生存取款十分不便。於是,羅征啟大膽提出,辦個銀行怎麼樣?
當年第三季度,全省勞動力缺口超過90萬人次。同時,廣東出現瞭高校畢業生求職困難、就業質量不高的問題。
2003年9月,國務院提出要求,流入地政府要切實做好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在此形勢下,2005年8月4日,《深圳市暫住人口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管理辦法 (試行 )》頒佈實施,明確瞭暫住人口子女在深圳接受義務教育的基本條件、申請程序、平等權益、管理職責和保障措施等。這是全國省市第一次以政府名義出臺的專項管理辦法,把暫住人口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納入規范管理。
貼著“改革”標簽誕生,深大自創辦之時就被定位為“改革實驗式大學”。深大創校校長羅征啟告訴記者,學校一開始就想辦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模式,包括飯堂服務、清潔衛生、保衛巡邏、秘書管理,幾乎都有學生參加,甚至全部是學生。羅征啟自己的秘書也由學生擔任。
深大的管理創新不隻在於“學生銀行”,還有飯堂等。按照教育部的規定,深大當時至少需要8個飯堂,可他們3個飯堂就解決瞭。
暨南大學黨委副書記、研究員、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專傢夏泉。受訪者供圖專傢談
航拍廣州大學城廣東科學中心。金羊網記者 湯銘明 攝風雲錄
至2011年年底,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規模,包括招生人數、在校生人數、創建國傢級示范校數量、中職畢業生就業率4項指標,均位居全國第一。這是繼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之後,廣東教育發展史上的又一個裡程碑。從2011年到2017年,廣東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數和在校生數連續6年居全國第一。
起初,“學生銀行”隻用來給老師發工資。後來,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給深大的撥款都直接撥到“學生銀行”裡。自此,深大的“學生銀行”實現瞭校內流轉,銀行業務不斷擴大,網點更由1個增至5個,遍佈校區和宿舍區。在“學生銀行”工作過的學生,也備受用人單位歡迎。
“學生銀行”以市場需求的理由“先斬後奏”成立,而後獲得中國人民銀行的考察並通過。1985年2月,央行補發瞭金融許可證,“學生銀行”法定名稱為“深圳大學信用社”。
在穩步推進“雙一流”建設和高水平大學建設的同時,《高等教育“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實施方案》近日出臺,力爭到2020年全省高等教育綜合實力、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度提高,8-10所高校進入全國百強。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廣東:基礎教育四十載蹄疾步穩 高校創新雙一流建設提速
據2013 -2014學年度統計,深圳全市73%以上的學位、公辦學校55%以上的學位提供給瞭來深建設者子女。如今,深圳市基本解決瞭全國最大規模非本地戶籍人口的義務教育問題。
1984年元旦,李嘉誠、莊世平先生為汕頭大學奠基石培土。汕頭大學供圖口述史
然而,為適應新時期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廣東不能滿足於停留在體量上的“大”,而將更多地把工作重心放在普遍提質,讓教育更“強”。
通過集團化辦學、聯合辦學、托管辦學、優秀校長流動、優秀教師流動、教育信息化等措施和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增加優質學位供給。
根據廣東教育“十三五”規劃公佈的數據,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教育強縣(市、區)110個,覆蓋率為92.4%。全省學前教育毛入園率100.97%,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為95.66%,高等教育毛入學率33.02%,全省各級、各類民辦學校規模位居全國第一。
編輯:木東
2007年春節前後,廣東出現瞭高技能人才緊缺,大量外省的技能型人才湧入。
服務產業,中職教育觸底反彈”彎道超車“
貼著“改革”標簽誕生,深大自創辦之時就被定位為“改革實驗式大學”。深大創校校長羅征啟告訴記者,學校一開始就想辦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模式,包括飯堂服務、清潔衛生、保衛巡邏、秘書管理,幾乎都有學生參加,甚至全部是學生。羅征啟自己的秘書也由學生擔任。
我國正處於歷史上發展最好的時期,但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更加重視教育,努力培養出更多更好能夠滿足黨、國傢、人民、時代需要的人才。
2000年左右,廣東的中等職業學校陷入低谷,很多學校幾乎處於停辦狀態。進入21世紀後,廣東省經濟結構逐步優化,勞動者素質已跟不上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的步伐。
然而,為適應新時期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廣東不能滿足於停留在體量上的“大”,而將更多地把工作重心放在普遍提質,讓教育更“強”。
1984年元旦,李嘉誠、莊世平先生為汕頭大學奠基石培土。汕頭大學供圖口述史
2002年,廣東經濟已飛速發展,但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僅15.3%,剛邁入高等教育大眾化初級階段。高等教育規模偏小,與廣東經濟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客觀需要不匹配。對此,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高等教育發展的重大決策。2003年1月,廣州大學城建設全面啟動。
至此,全省教育發展總量位居全國前列,廣東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教育大省”。
2012年12月30日,廣東省異地高考政策正式向社會公佈,從2013年開始分步實施隨遷子女就地升學考試。通過積分入戶廣東的異地務工人員、高技能人才,其隨遷子女不受入戶年限、就學年限等限制,可在廣東報名參加高考,並可與廣東入戶地戶籍考生同等錄取。
通過集團化辦學、聯合辦學、托管辦學、優秀校長流動、優秀教師流動、教育信息化等措施和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增加優質學位供給。
2016年7月 5日,南方科技大學“去籌轉正”後首屆畢業典禮。視覺中國供圖金羊網記者王倩 通訊員麥尚文李宇紅
羅征啟說,秘訣就是飯堂開的時間特別長,這樣學生就餐時間就錯開瞭。學生不用“搶飯”,食堂建設成本也下來瞭。
2003年9月,國務院提出要求,流入地政府要切實做好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在此形勢下,2005年8月4日,《深圳市暫住人口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管理辦法 (試行 )》頒佈實施,明確瞭暫住人口子女在深圳接受義務教育的基本條件、申請程序、平等權益、管理職責和保障措施等。這是全國省市第一次以政府名義出臺的專項管理辦法,把暫住人口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納入規范管理。
成果共享,基礎教育發展不忘外來建設者
2002年,廣東經濟已飛速發展,但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僅15.3%,剛邁入高等教育大眾化初級階段。高等教育規模偏小,與廣東經濟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客觀需要不匹配。對此,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高等教育發展的重大決策。2003年1月,廣州大學城建設全面啟動。
同時,對於有著“一國兩制”創新意義的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夏泉也建議,在“一國兩制”框架下設立“橫琴高教特區”,制定頒發“橫琴高教特區法”,為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的合作發展和中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提供參考。
未來,廣東將建設各類校企合作平臺,成立65個行業性或區域性的職教集團。從今年起,加快推進職業教育改革,中職、高職學生可以考本科、考研究生,努力創建全國職業教育改革示范省。
深大的管理創新不隻在於“學生銀行”,還有飯堂等。按照教育部的規定,深大當時至少需要8個飯堂,可他們3個飯堂就解決瞭。
深圳大學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廣東:基礎教育四十載蹄疾步穩 高校創新雙一流建設提速金羊網作者:王倩2018-07-19
夯實基礎,戮力前行。在基礎教育的滋養下,廣東高教也逐漸綻放出新的光彩。1999年,應教育部要求,廣東高教開始瞭大眾化之路。為瞭適應擴招的需求,並為未來發展搭建更廣闊的平臺,千禧之初,深圳廣州相繼開始建設大學城。1998年至2015年,廣東高教毛入學率從8.1%增長到33%,一本院校錄取率超過10%,高等教育規模化大眾化建設初見成效。
2000年左右,廣東的中等職業學校陷入低谷,很多學校幾乎處於停辦狀態。進入21世紀後,廣東省經濟結構逐步優化,勞動者素質已跟不上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的步伐。
深圳高教“十三五”規劃提出推動形成有深圳特色的國際化開放式創新型高等教育體系,使深圳成為中國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
“改革實驗式大學”大膽開設“學生銀行”
從1980年到1995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從245.71億元猛增至5440億元。同期,廣東教育也迎頭趕上。1985年全省初中入學率僅52.56%,也就是說,有接近一半的廣東青少年僅有小學文憑。創造奇跡是那個時台灣電動床工廠代的廣東標簽,到瞭1996年,底子差基礎薄的廣東已率先在全國實現“兩基”(基本完全“普九”、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 )。教育“兩基”的實現,為廣東經濟的持續發展打下瞭堅實基礎。
廣東省教育廳廳長景李虎表示,接下來,廣東將在多個方面發力,全面提升教育質量———應對“二孩潮”、城鎮化,保障學位供給,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加快新建、改擴建幼兒園,擴大公辦資源,支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
深圳大學
羅征啟說,深大的這些創新探索的啟示是,以人為本,從學生需求而非制度規定的角度來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此一來任何問題都是可解的。
廣東高校在規模化發展的同時,憑借“敢為人先、先行先試”的精神,打出不少特色創新牌。其中有的在中國教育發展史上都應有一席之地———2009年,南方科技大學成為中國第一所通過“獵頭”公司選聘校長的高校,開國內先河。此後,南科大在教育改革方面進行的諸多嘗試更為中國高教發展探索出瞭寶貴經驗。
而當時代變遷,思路轉變,“帽子能戴就能摘”。2006年,廣東取消瞭延續十多年的等級學校評估制度,開始推進義務教育規范化學校建設。這標志著廣東基礎教育走向均衡發展。在新思路的引領下,2016年7月,廣東通過教育部評估,成為全國第六個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省份。
“教育大省”邁向“教育強省”
2007年春節前後,廣東出現瞭高技能人才緊缺,大量外省的技能型人才湧入。
“吃水不忘挖井人”,數以千萬計的外來務工者為廣東經濟發展貢獻瞭青春和力量。在分享改革開放成果的時候,廣東教育率先在全國完成瞭“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當年第三季度,全省勞動力缺口超過90萬人次。同時,廣東出現瞭高校畢業生求職困難、就業質量不高的問題。
深改策
2015年4月,早在國務院提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半年前,廣東就已佈局建設高水平大學,再次先行一步……
要與經濟發展相匹配,這是廣東教育一直堅持的目標。從無到有,從量到質,從“人民教育人民辦”到“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廣東教育四十年風雨兼程,蹄疾步穩。
而當時代變遷,思路轉變,“帽子能戴就能摘”。2006年,廣東取消瞭延續十多年的等級學校評估制度,開始推進義務教育規范化學校建設。這標志著廣東基礎教育走向均衡發展。在新思路的引領下,2016年7月,廣東通過教育部評估,成為全國第六個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省份。
同時,對於有著“一國兩制”創新意義的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夏泉也建議,在“一國兩制”框架下設立“橫琴高教特區”,制定頒發“橫琴高教特區法”,為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的合作發展和中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提供參考。
他認為,“高教特區”的探索設立,有望克服深圳高教發展的障礙,從制度層面打開高教體制改革的突破口,為中國高等教育創新探路,並為其他地區高校的治理體系創新提供有益借鑒。
———2016年9月9日,第32個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八一學校看望慰問師生並發表重要講話
2016年7月 5日,南方科技大學“去籌轉正”後首屆畢業典禮。視覺中國供圖金羊網記者王倩 通訊員麥尚文李宇紅
“倉廩實而知禮節”,這句古訓用來形容廣東教育的發展十分貼切。在經歷瞭經濟從“趟出血路”到領跑騰飛的拼搏後,廣東沒有沾沾自喜,而是警醒地認識到,未來發展不能永遠靠“三來一補”,南粵沃土更不能隻會“築巢引鳳”。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廣東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補民生短板。教育的樹人歷程幾多砥礪奮進,幾多春華秋實。
“廣州大學城是全國大學城建設熱潮中最後一個也是最成功的一個。”廣州大學城提升計劃主要編制者、規劃專傢袁奇峰教授認為,廣州大學城與廣東經濟發展的契合度,以及大學城本身的規劃和達到的效果都是成功的。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從效率到公平,廣東教育走出瞭和經濟探索相似的路徑。1993年,廣東啟動瞭中小學校等級評估,至今為人熟知的省一級、市一級學校由此而來,影響深遠———一大批優秀學校脫穎而出,成長為地區教育發展的火車頭,帶動瞭教育強區、強縣、強市的發展建設,推動廣東向教育強省邁進。
要與經濟發展相匹配,這是廣東教育一直堅持的目標。從無到有,從量到質,從“人民教育人民辦”到“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廣東教育四十年風雨兼程,蹄疾步穩。
當然,從精英到大眾,教育的本質永遠不是數字可以表達。如何不讓擴招因“充水”而“失血”?
當然,從精英到大眾,教育的本質永遠不是數字可以表達。如何不讓擴招因“充水”而“失血”?
廣東高校在規模化發展的同時,憑借“敢為人先、先行先試”的精神,打出不少特色創新牌。其中有的在中國教育發展史上都應有一席之地———2009年,南方科技大學成為中國第一所通過“獵頭”公司選聘校長的高校,開國內先河。此後,南科大在教育改革方面進行的諸多嘗試更為中國高教發展探索出瞭寶貴經驗。
2015年4月,早在國務院提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半年前,廣東就已佈局建設高水平大學,再次先行一步……
至2011年年底,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規模,包括招生人數、在校生人數、創建國傢級示范校數量、中職畢業生就業率4項指標,均位居全國第一。這是繼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之後,廣東教育發展史上的又一個裡程碑。從2011年到2017年,廣東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數和在校生數連續6年居全國第一。
不忘來路,不畏前程。正是有瞭過去的經驗和積累,在“十三五”發展規劃中,廣東才能打出“打造南方教育高地”的全新目標。而在此期間,增量提質,將是廣東教育長期不變的主題。
深改策
“教育大省”邁向“教育強省”
根據廣東教育“十三五”規劃公佈的數據,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教育強縣(市、區)110個,覆蓋率為92.4%。全省學前教育毛入園率100.97%,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為95.66%,高等教育毛入學率33.02%,全省各級、各類民辦學校規模位居全國第一。
至此,全省教育發展總量位居全國前列,廣東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教育大省”。
1983年,經國務院批準,深圳經濟特區創辦深圳大學。深大創立之初,就在高校管理體制上銳意改革,率先在國內實施“畢業不包分配”制、學分選修制、雙學位制、勤工儉學制,獎學金制度、教職員工全員聘任制度,以及後勤部門社會化管理改革等,在全國備受矚目。
在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盧曉中教授看來,大學城讓廣州老城區高校實現瞭“兩個突圍”:一是辦學空間大幅拓展,實現瞭大學擴招的“硬突圍”;二是學科建設的“軟突圍”,經濟高速發展對理工類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理工科對設備場地要求較高,過去施展不開,連實驗室都不夠用,大學城的建設恰使問題迎刃而解。
起初,“學生銀行”隻用來給老師發工資。後來,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給深大的撥款都直接撥到“學生銀行”裡。自此,深大的“學生銀行”實現瞭校內流轉,銀行業務不斷擴大,網點更由1個增至5個,遍佈校區和宿舍區。在“學生銀行”工作過的學生,也備受用人單位歡迎。
未來,廣東將建設各類校企合作平臺,成立65個行業性或區域性的職教集團。從今年起,加快推進職業教育改革,中職、高職學生可以考本科、考研究生,努力創建全國職業教育改革示范省。
在穩步推進“雙一流”建設和高水平大學建設的同時,《高等教育“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實施方案》近日出臺,力爭到2020年全省高等教育綜合實力、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度提高,8-10所高校進入全國百強。
廣東省教育廳廳長景李虎表示,接下來,廣東將在多個方面發力,全面提升教育質量———應對“二孩潮”、城鎮化,保障學位供給,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加快新建、改擴建幼兒園,擴大公辦資源,支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
夯實基礎,戮力前行。在基礎教育的滋養下,廣東高教也逐漸綻放出新的光彩。1999年,應教育部要求,廣東高教開始瞭大眾化之路。為瞭適應擴招的需求,並為未來發展搭建更廣闊的平臺,千禧之初,深圳廣州相繼開始建設大學城。1998年至2015年,廣東高教毛入學率從8.1%增長到33%,一本院校錄取率超過10%,高等教育規模化大眾化建設初見成效。
從2003年5月破土動工到2004年8月26日首批大學生入住,短短469天便完成瞭大學城一期工程230多萬平方米校區建設,實現瞭“孤島起新城”的翻天巨變。
1983年,經國務院批準,深圳經濟特區創辦深圳大學。深大創立之初,就在高校管理體制上銳意改革,率先在國內實施“畢業不包分配”制、學分選修制、雙學位制、勤工儉學制,獎學金制度、教職員工全員聘任制度,以及後勤部門社會化管理改革等,在全國備受矚目。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從效率到公平,廣東教育走出瞭和經濟探索相似的路徑。1993年,廣東啟動瞭中小學校等級評估,至今為人熟知的省一級、市一級學校由此而來,影響深遠———一大批優秀學校脫穎而出,成長為地區教育發展的火車頭,帶動瞭教育強區、強縣、強市的發展建設,推動廣東向教育強省邁進。
由羅征啟一手創辦的“學生銀行”當時爭議頗多。
羅征啟說,之前在清華大學看到,老師發工資從銀行取錢,領瞭再存回去,過程麻煩。而其時,深大距離市區最近的銀行路程較遠,師生存取款十分不便。於是,羅征啟大膽提出,辦個銀行怎麼樣?
“學生銀行”以市場需求的理由“先斬後奏”成立,而後獲得中國人民銀行的考察並通過。1985年2月,央行補發瞭金融許可證,“學生銀行”法定名稱為“深圳大學信用社”。
面對挑戰,省委、省政府及時做出瞭加快高中階段教育發展的重大決策,重新配置瞭教育資源,給予瞭強有力的經費支撐。從此,廣東的高中階段教育發展走上瞭快車道,中等職業教育在幾年內實現瞭跨越式發展。
夏泉建議,以深圳經濟特區為試點,以立法為保障,通過特區資源優勢的充分發揮促進高等教育發展。建議通過“特區立法權”制定高教法規,探索設立“高教特區”。
羅征啟說,秘訣就是飯堂開的時間特別長,這樣學生就餐時間就錯開瞭。學生不用“搶飯”,食堂建設成本也下來瞭。
羅征啟說,深大的這些創新探索的啟示是,以人為本,從學生需求而非制度規定的角度來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此一來任何問題都是可解的。
暨南大學黨委副書記、研究員、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專傢夏泉。受訪者供圖專傢談
繼續“先行先試”探索“高教特區”
由羅征啟一手創辦的“學生銀行”當時爭議頗多。
———2016年9月9日,第32個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八一學校看望慰問師生並發表重要講話
夏泉建議,以深圳經濟特區為試點,以立法為保障,通過特區資源優勢的充分發揮促進高等教育發展。建議通過“特區立法權”制定高教法規,探索設立“高教特區”。
他認為,“高教特區”的探索設立,有望克服深圳高教發展的障礙,從制度層面打開高教體制改革的突破口,為中國高等教育創新探路,並為其他地區高校的治理體系創新提供有益借鑒。
深圳高教“十三五”規劃提出推動形成有深圳特色的國際化開放式創新型高等教育體系,使深圳成為中國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
航拍廣州大學城廣東科學中心。金羊網記者 湯銘明 攝風雲錄
擴容增效,廣州大學城實現”兩個突圍“
繼續“先行先試”探索“高教特區”
從2003年5月破土動工到2004年8月26日首批大學生入住,短短469天便完成瞭大學城一期工程230多萬平方米校區建設,實現瞭“孤島起新城”的翻天巨變。
“廣州大學城是全國大學城建設熱潮中最後一個也是最成功的一個。”廣州大學城提升計劃主要編制者、規劃專傢袁奇峰教授認為,廣州大學城與廣東經濟發展的契合度,以及大學城本身的規劃和達到的效果都是成功的。
在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盧曉中教授看來,大學城讓廣台灣電動床工廠州老城區高校實現瞭“兩個突圍”:一是辦學空間大幅拓展,實現瞭大學擴招的“硬突圍”;二是學科建設的“軟突圍”,經濟高速發展對理工類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理工科對設備場地要求較高,過去施展不開,連實驗室都不夠用,大學城的建設恰使問題迎刃而解。
成果共享,基礎教育發展不忘外來建設者
從1980年到1995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從245.71億元猛增至5440億元。同期,廣東教育也迎頭趕上。1985年全省初中入學率僅52.56%,也就是說,有接近一半的廣東青少年僅有小學文憑。創造奇跡是那個時代的廣東標簽,到瞭1996年,底子差基礎薄的廣東已率先在全國實現“兩基”(基本完全“普九”、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 )。教育“兩基”的實現,為廣東經濟的持續發展打下瞭堅實基礎。
我國正處於歷史上發展最好的時期,但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更加重視教育,努力培養出更多更好能夠滿足黨、國傢、人民、時代需要的人才。
2012年12月30日,廣東省異地高考政策正式向社會公佈,從2013年開始分步實施隨遷子女就地升學考試。通過積分入戶廣東的異地務工人員、高技能人才,其隨遷子女不受入戶年限、就學年限等限制,可在廣東報名參加高考,並可與廣東入戶地戶籍考生同等錄取。
“改革實驗式大學”大膽開設“學生銀行”
服務產業,中職教育觸底反彈”彎道超車“
暨南大學黨委副書記、研究員、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專傢夏泉認為,盡管深圳高教改革舉措取得明顯成效,然而也存在諸如整體規模偏小,人才培養層次不夠高,高教與城市深度融合程度不足,法制建設相對滯後等問題。
不忘來路,不畏前程。正是有瞭過去的經驗和積累,在“十三五”發展規劃中,廣東才能打出“打造南方教育高地”的全新目標。而在此期間,增量提質,將是廣東教育長期不變的主題。
“倉廩實而知禮節”,這句古訓用來形容廣東教育的發展十分貼切。在經歷瞭經濟從“趟出血路”到領跑騰飛的拼搏後,廣東沒有沾沾自喜,而是警醒地認識到,未來發展不能永遠靠“三來一補”,南粵沃土更不能隻會“築巢引鳳”。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廣東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補民生短板。教育的樹人歷程幾多砥礪奮進,幾多春華秋實。
面對挑戰,省委、省政府及時做出瞭加快高中階段教育發展的重大決策,重新配置瞭教育資源,給予瞭強有力的經費支撐。從此,廣東的高中階段教育發展走上瞭快車道,中等職業教育在幾年內實現瞭跨越式發展。
“吃水不忘挖井人”,數以千萬計的外來務工者為廣東經濟發展貢獻瞭青春和力量。在分享改革開放成果的時候,廣東教育率先在全國完成瞭“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編輯:木東
41B05E301CECDD00
據2013 -2014學年度統計,深圳全市73%以上的學位、公辦學校55%以上的學位提供給瞭來深建設者子女。如今,深圳市基本解決瞭全國最大規模非本地戶籍人口的義務教育問題。
暨南大學黨委副書記、研究員、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專傢夏泉認為,盡管深圳高教改革舉措取得明顯成效,然而也存在諸如整體規模偏小,人才培養層次不夠高,高教與城市深度融合程度不足,法制建設相對滯後等問題。
羅征啟說,之前在清華大學看到,老師發工資從銀行取錢,領瞭再存回去,過程麻煩。而其時,深大距離市區最近的銀行路程較遠,師生存取款十分不便。於是,羅征啟大膽提出,辦個銀行怎麼樣?
當年第三季度,全省勞動力缺口超過90萬人次。同時,廣東出現瞭高校畢業生求職困難、就業質量不高的問題。
2003年9月,國務院提出要求,流入地政府要切實做好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在此形勢下,2005年8月4日,《深圳市暫住人口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管理辦法 (試行 )》頒佈實施,明確瞭暫住人口子女在深圳接受義務教育的基本條件、申請程序、平等權益、管理職責和保障措施等。這是全國省市第一次以政府名義出臺的專項管理辦法,把暫住人口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納入規范管理。
貼著“改革”標簽誕生,深大自創辦之時就被定位為“改革實驗式大學”。深大創校校長羅征啟告訴記者,學校一開始就想辦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模式,包括飯堂服務、清潔衛生、保衛巡邏、秘書管理,幾乎都有學生參加,甚至全部是學生。羅征啟自己的秘書也由學生擔任。
深大的管理創新不隻在於“學生銀行”,還有飯堂等。按照教育部的規定,深大當時至少需要8個飯堂,可他們3個飯堂就解決瞭。
暨南大學黨委副書記、研究員、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專傢夏泉。受訪者供圖專傢談
航拍廣州大學城廣東科學中心。金羊網記者 湯銘明 攝風雲錄
至2011年年底,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規模,包括招生人數、在校生人數、創建國傢級示范校數量、中職畢業生就業率4項指標,均位居全國第一。這是繼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之後,廣東教育發展史上的又一個裡程碑。從2011年到2017年,廣東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數和在校生數連續6年居全國第一。
起初,“學生銀行”隻用來給老師發工資。後來,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給深大的撥款都直接撥到“學生銀行”裡。自此,深大的“學生銀行”實現瞭校內流轉,銀行業務不斷擴大,網點更由1個增至5個,遍佈校區和宿舍區。在“學生銀行”工作過的學生,也備受用人單位歡迎。
“學生銀行”以市場需求的理由“先斬後奏”成立,而後獲得中國人民銀行的考察並通過。1985年2月,央行補發瞭金融許可證,“學生銀行”法定名稱為“深圳大學信用社”。
在穩步推進“雙一流”建設和高水平大學建設的同時,《高等教育“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實施方案》近日出臺,力爭到2020年全省高等教育綜合實力、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度提高,8-10所高校進入全國百強。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廣東:基礎教育四十載蹄疾步穩 高校創新雙一流建設提速
據2013 -2014學年度統計,深圳全市73%以上的學位、公辦學校55%以上的學位提供給瞭來深建設者子女。如今,深圳市基本解決瞭全國最大規模非本地戶籍人口的義務教育問題。
1984年元旦,李嘉誠、莊世平先生為汕頭大學奠基石培土。汕頭大學供圖口述史
然而,為適應新時期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廣東不能滿足於停留在體量上的“大”,而將更多地把工作重心放在普遍提質,讓教育更“強”。
通過集團化辦學、聯合辦學、托管辦學、優秀校長流動、優秀教師流動、教育信息化等措施和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增加優質學位供給。
根據廣東教育“十三五”規劃公佈的數據,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教育強縣(市、區)110個,覆蓋率為92.4%。全省學前教育毛入園率100.97%,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為95.66%,高等教育毛入學率33.02%,全省各級、各類民辦學校規模位居全國第一。
編輯:木東
2007年春節前後,廣東出現瞭高技能人才緊缺,大量外省的技能型人才湧入。
服務產業,中職教育觸底反彈”彎道超車“
貼著“改革”標簽誕生,深大自創辦之時就被定位為“改革實驗式大學”。深大創校校長羅征啟告訴記者,學校一開始就想辦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模式,包括飯堂服務、清潔衛生、保衛巡邏、秘書管理,幾乎都有學生參加,甚至全部是學生。羅征啟自己的秘書也由學生擔任。
我國正處於歷史上發展最好的時期,但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更加重視教育,努力培養出更多更好能夠滿足黨、國傢、人民、時代需要的人才。
2000年左右,廣東的中等職業學校陷入低谷,很多學校幾乎處於停辦狀態。進入21世紀後,廣東省經濟結構逐步優化,勞動者素質已跟不上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的步伐。
然而,為適應新時期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廣東不能滿足於停留在體量上的“大”,而將更多地把工作重心放在普遍提質,讓教育更“強”。
1984年元旦,李嘉誠、莊世平先生為汕頭大學奠基石培土。汕頭大學供圖口述史
2002年,廣東經濟已飛速發展,但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僅15.3%,剛邁入高等教育大眾化初級階段。高等教育規模偏小,與廣東經濟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客觀需要不匹配。對此,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高等教育發展的重大決策。2003年1月,廣州大學城建設全面啟動。
至此,全省教育發展總量位居全國前列,廣東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教育大省”。
2012年12月30日,廣東省異地高考政策正式向社會公佈,從2013年開始分步實施隨遷子女就地升學考試。通過積分入戶廣東的異地務工人員、高技能人才,其隨遷子女不受入戶年限、就學年限等限制,可在廣東報名參加高考,並可與廣東入戶地戶籍考生同等錄取。
通過集團化辦學、聯合辦學、托管辦學、優秀校長流動、優秀教師流動、教育信息化等措施和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增加優質學位供給。
2016年7月 5日,南方科技大學“去籌轉正”後首屆畢業典禮。視覺中國供圖金羊網記者王倩 通訊員麥尚文李宇紅
羅征啟說,秘訣就是飯堂開的時間特別長,這樣學生就餐時間就錯開瞭。學生不用“搶飯”,食堂建設成本也下來瞭。
2003年9月,國務院提出要求,流入地政府要切實做好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在此形勢下,2005年8月4日,《深圳市暫住人口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管理辦法 (試行 )》頒佈實施,明確瞭暫住人口子女在深圳接受義務教育的基本條件、申請程序、平等權益、管理職責和保障措施等。這是全國省市第一次以政府名義出臺的專項管理辦法,把暫住人口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納入規范管理。
成果共享,基礎教育發展不忘外來建設者
2002年,廣東經濟已飛速發展,但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僅15.3%,剛邁入高等教育大眾化初級階段。高等教育規模偏小,與廣東經濟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客觀需要不匹配。對此,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高等教育發展的重大決策。2003年1月,廣州大學城建設全面啟動。
同時,對於有著“一國兩制”創新意義的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夏泉也建議,在“一國兩制”框架下設立“橫琴高教特區”,制定頒發“橫琴高教特區法”,為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的合作發展和中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提供參考。
未來,廣東將建設各類校企合作平臺,成立65個行業性或區域性的職教集團。從今年起,加快推進職業教育改革,中職、高職學生可以考本科、考研究生,努力創建全國職業教育改革示范省。
深大的管理創新不隻在於“學生銀行”,還有飯堂等。按照教育部的規定,深大當時至少需要8個飯堂,可他們3個飯堂就解決瞭。
深圳大學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廣東:基礎教育四十載蹄疾步穩 高校創新雙一流建設提速金羊網作者:王倩2018-07-19
夯實基礎,戮力前行。在基礎教育的滋養下,廣東高教也逐漸綻放出新的光彩。1999年,應教育部要求,廣東高教開始瞭大眾化之路。為瞭適應擴招的需求,並為未來發展搭建更廣闊的平臺,千禧之初,深圳廣州相繼開始建設大學城。1998年至2015年,廣東高教毛入學率從8.1%增長到33%,一本院校錄取率超過10%,高等教育規模化大眾化建設初見成效。
2000年左右,廣東的中等職業學校陷入低谷,很多學校幾乎處於停辦狀態。進入21世紀後,廣東省經濟結構逐步優化,勞動者素質已跟不上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的步伐。
深圳高教“十三五”規劃提出推動形成有深圳特色的國際化開放式創新型高等教育體系,使深圳成為中國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
“改革實驗式大學”大膽開設“學生銀行”
從1980年到1995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從245.71億元猛增至5440億元。同期,廣東教育也迎頭趕上。1985年全省初中入學率僅52.56%,也就是說,有接近一半的廣東青少年僅有小學文憑。創造奇跡是那個時台灣電動床工廠代的廣東標簽,到瞭1996年,底子差基礎薄的廣東已率先在全國實現“兩基”(基本完全“普九”、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 )。教育“兩基”的實現,為廣東經濟的持續發展打下瞭堅實基礎。
廣東省教育廳廳長景李虎表示,接下來,廣東將在多個方面發力,全面提升教育質量———應對“二孩潮”、城鎮化,保障學位供給,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加快新建、改擴建幼兒園,擴大公辦資源,支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
深圳大學
羅征啟說,深大的這些創新探索的啟示是,以人為本,從學生需求而非制度規定的角度來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此一來任何問題都是可解的。
廣東高校在規模化發展的同時,憑借“敢為人先、先行先試”的精神,打出不少特色創新牌。其中有的在中國教育發展史上都應有一席之地———2009年,南方科技大學成為中國第一所通過“獵頭”公司選聘校長的高校,開國內先河。此後,南科大在教育改革方面進行的諸多嘗試更為中國高教發展探索出瞭寶貴經驗。
而當時代變遷,思路轉變,“帽子能戴就能摘”。2006年,廣東取消瞭延續十多年的等級學校評估制度,開始推進義務教育規范化學校建設。這標志著廣東基礎教育走向均衡發展。在新思路的引領下,2016年7月,廣東通過教育部評估,成為全國第六個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省份。
“教育大省”邁向“教育強省”
2007年春節前後,廣東出現瞭高技能人才緊缺,大量外省的技能型人才湧入。
“吃水不忘挖井人”,數以千萬計的外來務工者為廣東經濟發展貢獻瞭青春和力量。在分享改革開放成果的時候,廣東教育率先在全國完成瞭“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當年第三季度,全省勞動力缺口超過90萬人次。同時,廣東出現瞭高校畢業生求職困難、就業質量不高的問題。
深改策
2015年4月,早在國務院提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半年前,廣東就已佈局建設高水平大學,再次先行一步……
要與經濟發展相匹配,這是廣東教育一直堅持的目標。從無到有,從量到質,從“人民教育人民辦”到“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廣東教育四十年風雨兼程,蹄疾步穩。
而當時代變遷,思路轉變,“帽子能戴就能摘”。2006年,廣東取消瞭延續十多年的等級學校評估制度,開始推進義務教育規范化學校建設。這標志著廣東基礎教育走向均衡發展。在新思路的引領下,2016年7月,廣東通過教育部評估,成為全國第六個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省份。
同時,對於有著“一國兩制”創新意義的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夏泉也建議,在“一國兩制”框架下設立“橫琴高教特區”,制定頒發“橫琴高教特區法”,為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的合作發展和中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提供參考。
他認為,“高教特區”的探索設立,有望克服深圳高教發展的障礙,從制度層面打開高教體制改革的突破口,為中國高等教育創新探路,並為其他地區高校的治理體系創新提供有益借鑒。
———2016年9月9日,第32個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八一學校看望慰問師生並發表重要講話
2016年7月 5日,南方科技大學“去籌轉正”後首屆畢業典禮。視覺中國供圖金羊網記者王倩 通訊員麥尚文李宇紅
“倉廩實而知禮節”,這句古訓用來形容廣東教育的發展十分貼切。在經歷瞭經濟從“趟出血路”到領跑騰飛的拼搏後,廣東沒有沾沾自喜,而是警醒地認識到,未來發展不能永遠靠“三來一補”,南粵沃土更不能隻會“築巢引鳳”。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廣東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補民生短板。教育的樹人歷程幾多砥礪奮進,幾多春華秋實。
“廣州大學城是全國大學城建設熱潮中最後一個也是最成功的一個。”廣州大學城提升計劃主要編制者、規劃專傢袁奇峰教授認為,廣州大學城與廣東經濟發展的契合度,以及大學城本身的規劃和達到的效果都是成功的。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從效率到公平,廣東教育走出瞭和經濟探索相似的路徑。1993年,廣東啟動瞭中小學校等級評估,至今為人熟知的省一級、市一級學校由此而來,影響深遠———一大批優秀學校脫穎而出,成長為地區教育發展的火車頭,帶動瞭教育強區、強縣、強市的發展建設,推動廣東向教育強省邁進。
要與經濟發展相匹配,這是廣東教育一直堅持的目標。從無到有,從量到質,從“人民教育人民辦”到“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廣東教育四十年風雨兼程,蹄疾步穩。
當然,從精英到大眾,教育的本質永遠不是數字可以表達。如何不讓擴招因“充水”而“失血”?
當然,從精英到大眾,教育的本質永遠不是數字可以表達。如何不讓擴招因“充水”而“失血”?
廣東高校在規模化發展的同時,憑借“敢為人先、先行先試”的精神,打出不少特色創新牌。其中有的在中國教育發展史上都應有一席之地———2009年,南方科技大學成為中國第一所通過“獵頭”公司選聘校長的高校,開國內先河。此後,南科大在教育改革方面進行的諸多嘗試更為中國高教發展探索出瞭寶貴經驗。
2015年4月,早在國務院提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半年前,廣東就已佈局建設高水平大學,再次先行一步……
至2011年年底,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規模,包括招生人數、在校生人數、創建國傢級示范校數量、中職畢業生就業率4項指標,均位居全國第一。這是繼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之後,廣東教育發展史上的又一個裡程碑。從2011年到2017年,廣東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數和在校生數連續6年居全國第一。
不忘來路,不畏前程。正是有瞭過去的經驗和積累,在“十三五”發展規劃中,廣東才能打出“打造南方教育高地”的全新目標。而在此期間,增量提質,將是廣東教育長期不變的主題。
深改策
“教育大省”邁向“教育強省”
根據廣東教育“十三五”規劃公佈的數據,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教育強縣(市、區)110個,覆蓋率為92.4%。全省學前教育毛入園率100.97%,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為95.66%,高等教育毛入學率33.02%,全省各級、各類民辦學校規模位居全國第一。
至此,全省教育發展總量位居全國前列,廣東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教育大省”。
1983年,經國務院批準,深圳經濟特區創辦深圳大學。深大創立之初,就在高校管理體制上銳意改革,率先在國內實施“畢業不包分配”制、學分選修制、雙學位制、勤工儉學制,獎學金制度、教職員工全員聘任制度,以及後勤部門社會化管理改革等,在全國備受矚目。
在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盧曉中教授看來,大學城讓廣州老城區高校實現瞭“兩個突圍”:一是辦學空間大幅拓展,實現瞭大學擴招的“硬突圍”;二是學科建設的“軟突圍”,經濟高速發展對理工類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理工科對設備場地要求較高,過去施展不開,連實驗室都不夠用,大學城的建設恰使問題迎刃而解。
起初,“學生銀行”隻用來給老師發工資。後來,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給深大的撥款都直接撥到“學生銀行”裡。自此,深大的“學生銀行”實現瞭校內流轉,銀行業務不斷擴大,網點更由1個增至5個,遍佈校區和宿舍區。在“學生銀行”工作過的學生,也備受用人單位歡迎。
未來,廣東將建設各類校企合作平臺,成立65個行業性或區域性的職教集團。從今年起,加快推進職業教育改革,中職、高職學生可以考本科、考研究生,努力創建全國職業教育改革示范省。
在穩步推進“雙一流”建設和高水平大學建設的同時,《高等教育“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實施方案》近日出臺,力爭到2020年全省高等教育綜合實力、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度提高,8-10所高校進入全國百強。
廣東省教育廳廳長景李虎表示,接下來,廣東將在多個方面發力,全面提升教育質量———應對“二孩潮”、城鎮化,保障學位供給,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加快新建、改擴建幼兒園,擴大公辦資源,支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
夯實基礎,戮力前行。在基礎教育的滋養下,廣東高教也逐漸綻放出新的光彩。1999年,應教育部要求,廣東高教開始瞭大眾化之路。為瞭適應擴招的需求,並為未來發展搭建更廣闊的平臺,千禧之初,深圳廣州相繼開始建設大學城。1998年至2015年,廣東高教毛入學率從8.1%增長到33%,一本院校錄取率超過10%,高等教育規模化大眾化建設初見成效。
從2003年5月破土動工到2004年8月26日首批大學生入住,短短469天便完成瞭大學城一期工程230多萬平方米校區建設,實現瞭“孤島起新城”的翻天巨變。
1983年,經國務院批準,深圳經濟特區創辦深圳大學。深大創立之初,就在高校管理體制上銳意改革,率先在國內實施“畢業不包分配”制、學分選修制、雙學位制、勤工儉學制,獎學金制度、教職員工全員聘任制度,以及後勤部門社會化管理改革等,在全國備受矚目。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從效率到公平,廣東教育走出瞭和經濟探索相似的路徑。1993年,廣東啟動瞭中小學校等級評估,至今為人熟知的省一級、市一級學校由此而來,影響深遠———一大批優秀學校脫穎而出,成長為地區教育發展的火車頭,帶動瞭教育強區、強縣、強市的發展建設,推動廣東向教育強省邁進。
由羅征啟一手創辦的“學生銀行”當時爭議頗多。
羅征啟說,之前在清華大學看到,老師發工資從銀行取錢,領瞭再存回去,過程麻煩。而其時,深大距離市區最近的銀行路程較遠,師生存取款十分不便。於是,羅征啟大膽提出,辦個銀行怎麼樣?
“學生銀行”以市場需求的理由“先斬後奏”成立,而後獲得中國人民銀行的考察並通過。1985年2月,央行補發瞭金融許可證,“學生銀行”法定名稱為“深圳大學信用社”。
面對挑戰,省委、省政府及時做出瞭加快高中階段教育發展的重大決策,重新配置瞭教育資源,給予瞭強有力的經費支撐。從此,廣東的高中階段教育發展走上瞭快車道,中等職業教育在幾年內實現瞭跨越式發展。
夏泉建議,以深圳經濟特區為試點,以立法為保障,通過特區資源優勢的充分發揮促進高等教育發展。建議通過“特區立法權”制定高教法規,探索設立“高教特區”。
羅征啟說,秘訣就是飯堂開的時間特別長,這樣學生就餐時間就錯開瞭。學生不用“搶飯”,食堂建設成本也下來瞭。
羅征啟說,深大的這些創新探索的啟示是,以人為本,從學生需求而非制度規定的角度來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此一來任何問題都是可解的。
暨南大學黨委副書記、研究員、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專傢夏泉。受訪者供圖專傢談
繼續“先行先試”探索“高教特區”
由羅征啟一手創辦的“學生銀行”當時爭議頗多。
———2016年9月9日,第32個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八一學校看望慰問師生並發表重要講話
夏泉建議,以深圳經濟特區為試點,以立法為保障,通過特區資源優勢的充分發揮促進高等教育發展。建議通過“特區立法權”制定高教法規,探索設立“高教特區”。
他認為,“高教特區”的探索設立,有望克服深圳高教發展的障礙,從制度層面打開高教體制改革的突破口,為中國高等教育創新探路,並為其他地區高校的治理體系創新提供有益借鑒。
深圳高教“十三五”規劃提出推動形成有深圳特色的國際化開放式創新型高等教育體系,使深圳成為中國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
航拍廣州大學城廣東科學中心。金羊網記者 湯銘明 攝風雲錄
擴容增效,廣州大學城實現”兩個突圍“
繼續“先行先試”探索“高教特區”
從2003年5月破土動工到2004年8月26日首批大學生入住,短短469天便完成瞭大學城一期工程230多萬平方米校區建設,實現瞭“孤島起新城”的翻天巨變。
“廣州大學城是全國大學城建設熱潮中最後一個也是最成功的一個。”廣州大學城提升計劃主要編制者、規劃專傢袁奇峰教授認為,廣州大學城與廣東經濟發展的契合度,以及大學城本身的規劃和達到的效果都是成功的。
在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盧曉中教授看來,大學城讓廣台灣電動床工廠州老城區高校實現瞭“兩個突圍”:一是辦學空間大幅拓展,實現瞭大學擴招的“硬突圍”;二是學科建設的“軟突圍”,經濟高速發展對理工類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理工科對設備場地要求較高,過去施展不開,連實驗室都不夠用,大學城的建設恰使問題迎刃而解。
成果共享,基礎教育發展不忘外來建設者
從1980年到1995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從245.71億元猛增至5440億元。同期,廣東教育也迎頭趕上。1985年全省初中入學率僅52.56%,也就是說,有接近一半的廣東青少年僅有小學文憑。創造奇跡是那個時代的廣東標簽,到瞭1996年,底子差基礎薄的廣東已率先在全國實現“兩基”(基本完全“普九”、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 )。教育“兩基”的實現,為廣東經濟的持續發展打下瞭堅實基礎。
我國正處於歷史上發展最好的時期,但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更加重視教育,努力培養出更多更好能夠滿足黨、國傢、人民、時代需要的人才。
2012年12月30日,廣東省異地高考政策正式向社會公佈,從2013年開始分步實施隨遷子女就地升學考試。通過積分入戶廣東的異地務工人員、高技能人才,其隨遷子女不受入戶年限、就學年限等限制,可在廣東報名參加高考,並可與廣東入戶地戶籍考生同等錄取。
“改革實驗式大學”大膽開設“學生銀行”
服務產業,中職教育觸底反彈”彎道超車“
暨南大學黨委副書記、研究員、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專傢夏泉認為,盡管深圳高教改革舉措取得明顯成效,然而也存在諸如整體規模偏小,人才培養層次不夠高,高教與城市深度融合程度不足,法制建設相對滯後等問題。
不忘來路,不畏前程。正是有瞭過去的經驗和積累,在“十三五”發展規劃中,廣東才能打出“打造南方教育高地”的全新目標。而在此期間,增量提質,將是廣東教育長期不變的主題。
“倉廩實而知禮節”,這句古訓用來形容廣東教育的發展十分貼切。在經歷瞭經濟從“趟出血路”到領跑騰飛的拼搏後,廣東沒有沾沾自喜,而是警醒地認識到,未來發展不能永遠靠“三來一補”,南粵沃土更不能隻會“築巢引鳳”。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廣東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補民生短板。教育的樹人歷程幾多砥礪奮進,幾多春華秋實。
面對挑戰,省委、省政府及時做出瞭加快高中階段教育發展的重大決策,重新配置瞭教育資源,給予瞭強有力的經費支撐。從此,廣東的高中階段教育發展走上瞭快車道,中等職業教育在幾年內實現瞭跨越式發展。
“吃水不忘挖井人”,數以千萬計的外來務工者為廣東經濟發展貢獻瞭青春和力量。在分享改革開放成果的時候,廣東教育率先在全國完成瞭“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編輯:木東
- 開大眾有什麼好驕傲的?!細數大眾集團旗下汽車品牌@1@
- 美女醉倒廁所呼呼大睡 醒來卻身在酒店內褲被脫掉
- 2018年京津冀運動休閑體驗季走進河北邢臺@E@
- 科學網—第九屆上海青年科技英才公示
- 東營高中學校招生有這四大變化 招生融合試點范圍擴大
41B05E301CECDD00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